追书吧
追书吧 > 正德王朝 > 第六章 谪贬陈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章 谪贬陈敬

  正德王朝

公社与西征,成为缠绕在朱寿心头的两根缆绳。(.)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名词,在刘瑾死后,经常出现在朱寿的脑海里。


什么是皇权?


不是山呼万岁,也不是各种政治制度,那些都是虚幻的,用某伟人的话来说,就是“纸老虎”。这位伟人很经典地总结道:政权,总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对于这一点,朱厚照的祖先重八哥和朱老四,都深表赞同。他们的事迹,在激励着朱寿。


要把军权从文官集团的手里抢回来!


西征,西征!


在大同,朱寿曾打退过蒙古的入侵,但蒙古和大明,哪一年不曾打仗?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打退入侵,那是你的本份。而值得大特的,便是灭掉他国。


只要西征成功,灭了土鲁番,那么朱寿的威望,就能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峰,从而挽回他在杀刘一役中输掉的人望。


而西征的成功,也能涌现出一批新的军功勋贵,当他们在河间府分得田地后,如果朱寿能够赶在士绅阶层同化他们之前,将这些人塑造成一个新阶层,那么他就有了第二批忠实拥护者。


第一批是谁?当然是获得东海股份公司股权的那批人。


当朱寿立下这个宏愿之际,他并不清楚,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大明帝国的数百万士绅、万余名文官,都将站在他的对立面,这是一股恐怖的力量,足以颠覆整个帝国的生存根基。


倘若换一个心智成熟的中年人,抑或是少年老成之辈,是绝对不会立下如此宏愿的。


但朱寿只是一个宅男,无知者,总是无畏。


因此当张太后听到朱寿想领军亲征土鲁番之后,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摸着儿子的头发。低声道:“你考虑清楚了?”


朱寿点了点头:“朕……孩儿心意已决!”


张太后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娘也不劝阻你,不过此次出征。有两件事,你不得违背,娘会给成国公朱辅、保国公朱晖、英国公张懋三人一道懿旨,倘若你违背了其中一桩。便会将你劝回京师,以免祸及社稷。”


这三位国公是朱寿亲卫仪仗的统帅,张太后所说的“劝”,不过是照顾儿子的面子,实际上就是强行带回京师。**


朱寿自然也明白此中关节。点头道:“娘亲只管吩咐。”


“其一,你不得出嘉峪关;其二,你不得亲身上阵。”张太后盯着儿子的眼睛,所谓知子莫如母,不管是朱寿,还是朱厚照,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她确实是放心不下。


但儿子总是要长大的。张太后这种矛盾的心情。让她无法出口阻止朱寿的亲征之举。


“孩子定当牢记于心,”朱寿笑道,“我都数年没有骑马she箭了,以往的本事,渐已忘怀,怎敢再上阵杀敌?那拜牙即就住在甘州。有这个奇货在手,我又何苦出关冒风沙之苦?再说各地自有诸将镇守。别说嘉峪关了,我连沙河驿都不会过。”


沙河驿在甘州与高台所的中间。张太后见儿子颇懂军略,不由点了点头。


“出行之前,还有一桩事,你须早下决断,”张太后说到此处,犹豫了一下,还是断然说了出来,“娘的意思,便是立朱载基为监国太子。”


朱寿愣了一下,他才十九岁,从来没有想过立太子的问题。


按照明朝皇室的规矩,先嫡后长。但是夏皇后并无所出,因此无嫡。无嫡,便须立长。


眼下的两个皇子,朱载基是当之无愧的皇长子。虽然不喜欢他的母亲王贵妃,但朱寿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张太后。


除非朱载基小朋友自己短命,又或者夏皇后忽然产子,否则没有人敢跟他争太子这个位置,因为整个大明,不管是什么人,都会支持他。


“他还小,”朱寿做了一次最后的努力,“可否三年之后,再立为太子?”


“不可!”张太后断然拒绝了儿子的请求,“你yu亲征,便必立监国,自古以来,若监国与太子不为一人,则是取乱之兆,你想看见数十年后,他们自相残杀的场景么?”


朱寿见张太后说得如此明白直接,只得长叹一声,默然无语。


天子之家,从来就没有温情可言。


弘治皇帝、张太后和朱寿这种民间家庭范的特例,放眼上下五千年,也就他们三人而已。


当朱厚照被正史抹了一层厚厚的油漆后,只有亲身穿越的朱寿,才能深刻体会到他和张太后之间的这种亲情,是多么的可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