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正德王朝 > 第二十一章 这次玩大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一章 这次玩大了

  正德王朝

绝对的权力,带来的,除了腐败外,还有丰厚的利益。


皇帝是什么?


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回答。


但归根到底,权力这个核心,是所有人都默认的。


夏虫不能语冰,没有当过皇帝的人,永远不会知道那种至高无上的迷人感觉。操纵万人于一言间的体验快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宅男朱寿的思维。


朱寿没有读过几本史书,甚至连“天子一怒,血流漂杵”这种名言也不知道,所以更别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明君。


作为一个宅男,身上自带的抖m属性,也注定他成不了暴君。


他穿越之后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预见性,大多数时候,只是见招拆招,有时歪打正着,有时离题万里。


不管怎样,站在皇帝的位置,宅男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明的如画江山。


由朱重八建立的集权制度,让朱寿的一言一行,都如同画笔一般,在这幅波澜壮阔的风景中划出浓浓的色彩。


如同现在,看着跪伏于地上的数十名巨商代表,朱寿的心里有着一种“天下尽入我手心”的感觉。


他并没有急着公布自己对于“三万两”的看法,皇帝的权威告诉他:要忍住,还可以榨出点油来。


也许有人会问,一级代理权才一艘两千料船,就要收一万三千两左右,获得一个省份经营权的彩钻,怎么才值三万两?


其实前文就说过,一艘两千料船,在海上有着绝对的贸易自由,以它为旗舰,可以组成一支远洋商贸船队。


别说古代了,就是现代,正货与私货之间五五对开,都算得上是良心大大的好,一九开也不见得是稀罕事。


能拿出一万三千两银子的大佬,还搞不定小小的有关官员?


这一点,就算朱寿不明白,他身边的八虎,朝庭中的李东阳、焦芳,哪一个不是大明朝的顶尖人物?这些小小的猫腻,自然是看得明白,给出的对策只有一个:忍让。


水至清则无鱼,就算是走私集团间能够互相监督、相互拆台,但有些潜规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代理制之中的猫腻,就是其中之一。


而彩钻制要找猫腻,也是完全可行的,不过犯罪成本要远远高于一级代理制。


永远都不存在完美的制度,这一点,古今皆同。


犯罪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彩钻制的掘金量,比一级代理制高不了太多,因此三万两已经是商人大佬们的心理底线了。


彩钻也是一年一审,这个入门价格换算成商税,相当于九十万两的贸易额。


大明朝有几个商人一年能经营近百万两的贸易?


就算在场的商人大佬们都是大明朝顶儿尖儿的人物,想达到这个数额,那也是得拼老命的。


说出这个价格,竟然没有得到皇上的回应,那个肥胖的商人脸上,汗如雨下,双手抖动得非常厉害,嘴唇抽搐着,说不出话来。


“三万五千两。”韩邦奇将脑袋叩到地板上,高声说道,这是他父亲给他的最高数额。


“朕准了,”朱寿笑了起来,“你是何人?”


“谢陛下恩准,”韩邦奇不敢抬头,“小民韩邦奇,家严是福建按察副使韩绍宗。”


朱寿已经忘记了石文义对韩氏兄弟的介绍,对于皇帝来说,记不清楚这些小民的履历,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再说宅男同学连石文义的履历都不清楚,他只知道那个锦衣卫老大是刘瑾的狗腿子,这样算起来,也算是自己小弟的小弟,暂时可以重用。


“《皇家东海公司章程》可曾熟读?”


“烂熟于胸。”


朱寿盯着他,缓缓道:“六禁所谓何物?”


韩邦奇快速回答道:“禁硝、金、铁、铜、铅、五谷出海。”


“为何禁五谷?”


“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百万生灵。”


朱寿满意地点了点头,知道这不是一个纯粹的书呆子,还知道海上漕运的最大弊端。


其实宅男自己也不懂:海运明明远远优于河运,依明朝的海运实力,如此明显的优劣比,为何明清两季,还要选择走运河?


还是李东阳一语点醒:无他,唯百余万沿河民众生计罢了。


朱寿也并不知道,面前这个青年,日后的成就也非常惊人,被誉为“文理兼备,象数可与邵康节,论道体乃独取张横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