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三国之袁氏枭雄 > 第259章 名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9章 名声

  三国之袁氏枭雄

ps: 惊闻三痴兄驾鹤仙去,不胜唏嘘,不过我宁愿相信三痴兄是穿越了,穿越成了陈操之或者张原,在另一个时空快意人生。


当然了,袁谭之所以会如此急切的亮出招揽袁否的底牌,并不仅仅是因为来自袁尚派系的强大压力,更是因为袁否的影响力。


袁否甚至还没有进入冀州,河北袁绍集团的绝大多数文臣武将甚至都没见过袁否,所以说袁否在河北有多大的影响力,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搞笑。


但其实,这一点都不搞笑,袁否在河北的确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在率军南下接应袁否之前,袁谭特意回了一趟邺城,去向袁绍请示。


这之前,袁谭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回过邺城,结果这一回去,就非常吃惊的发现,整个邺城上至公侯,下至贩夫走卒,甚至连深闺里的小娘都在谈论同一个人,这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正往河北而来但仍未到达河北的从弟袁否。


袁否虽然还没有抵达河北,但他的事迹却已经风一样传到了邺城。


寿春行死间瓦解四家联盟,下蔡力挽狂澜于即倒,龙亢临※,危受命,一战重创孙策,再到居巢大战周瑜,以不到三千兵却令三万江东大军裹足,再到大别山中,破掉周瑜之谋,再到汝南郡以彭越挠楚之法,令得曹操疲于奔命……


凡此种种,连邺城的乞丐都对袁否的事迹耳熟能详。


其实,袁否之所以能够人未至便在邺城有如此名声,还真得拜他在淮南、庐江两郡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居巢之屯田。更极大助涨了他的名声。


秦汉时代。由于交通不便,朝廷想要提拔某个人时,派人了解这个人的品性优劣就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就取了一个巧,拿这个人在士林中的名声来作为评判的标准,结果就在士林营造出了一种互相品评的风潮。


不仅如此,甚至还出现了品评专业户。


譬如许邵,譬如水镜先生。都是品评专业户,谁要是经过许邵、水镜先生的品评并且得到了好评,那基本就仕途可期。


袁否的名声就在淮南士林的口口传颂中推涨起来的。


淮南士林又将袁否的名声传入徐州士林,徐州士林再传入青州,然后传入冀州,在到了冀州之后,由于袁否身份使然,再加上袁绍的性格癖好,袁否的名声得以彻底发酵,由是袁否迅速成为了整个邺城乃至整个河北都家喻户晓的人物。


所以当袁谭回到邺城之后。才会吃惊的发现袁否竟已名满邺城。


不仅如此,更令袁谭瞠目结舌的却是。父亲袁绍在与麾下文臣武将聚会时,也是每每谈起袁否,而且满口都是溢美之词。


袁绍夸赞袁否是袁氏千里驹,将来必成大器,袁绍话里话外更流露出来一个意思:一旦袁否到河北,袁绍就必予以重用,而且极可能以袁否为主将领兵征讨公孙瓒,剿灭公孙瓒之后,也极有可能就地委任袁否为幽州刺史!


袁谭深知父亲袁绍的性格,知道这绝非随便说说而已。


因为不久前,袁绍才刚委任他的表兄高干为并州刺史!


高干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能力,都远不足以与袁否相提并论,仅仅只是因为他是袁氏的外戚,父亲就肯委任他为并州刺史,现在袁否是袁氏的嫡系子弟,父亲委任他为幽州刺史那那就太正常不过了。


这也就是说,他若能得到袁否的支持,那么河北四州,他袁否就有了两州的兵马,既便是表兄高干倒向袁尚,他袁谭也是无所惧。


正因为这个原因,袁谭才会如此急切。


袁谭说完便紧盯着袁否,等着袁否表态。


袁否笑吟吟的回看袁谭,却没立刻发话。


对于袁谭的心思,袁否可说是洞若观火。


如果袁否只是想当一个游手好闲的富贵公子哥,最好当然还是置身事外,就凭他袁氏嫡系子弟的身份,就凭他将传国玉玺献给袁绍的功劳,将来无论是袁谭当世子,还是袁尚继承大位,都不会影响他的富贵。


然而,袁否却是知道历史走向的。


袁否知道,如果不设法改变历史,袁绍终究会败给曹操,他这个富贵公子哥当不了几年就得完蛋大吉。


更何况,袁否并不打算当个游手好闲的富贵公子哥。


袁否可是个有大志向的,他可是有志于一统天下的。


所以,袁谭、袁尚的世子之争他必须参与,而且必须深入参与。


还有个原因,袁绍这人还是挺具有胸襟的,对自己也极有信心,他非常之确信,只要自己还活着,他的几个儿子就绝对不可能取代他,所以他并不介意几个儿子在那里争,也不介意手下的文臣武将选边站队。


袁绍甚至于还在隐隐的鼓励几个儿子争夺世子大位。


所以,袁否在世子争夺战中选边站位,政治风险是非常之小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