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红楼重生之代玉 > 第四十三章 将星和将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三章 将星和将领

  红楼重生之代玉

为卓家立下大功之后,阿憨大获得了卓家的鼎力支持,从此在凌琳城商业扩张再无阻碍,一路绿灯。以此为据点,周边商事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蝶笑花从京城也有信来,道是旁无什么大事,不过余府世子余和瞬的病终于好了。崔珩将余和瞬封为未城知府,即刻上任。


对朝廷地理略有了解的人,可以知道,这是对北边战场的有力支援。因未城就在朝廷的西北部。战事只要稍稍扩大,就会危及那里。而北胡想必也会打那里的主意。那里的地方官员守得住,前线战场就减少了后顾之忧。前线如果不幸溃败,后方如果能迅速消化败军、组织防守与反攻,就能有效避免一溃千里的情况发生。


而对朝廷人事关系了解比较深入的人,更可以知道,这是崔珩对武官势力的一次有力调度。


余秋山作为边疆的定海神针,赐封宝景侯,在武官势力举足轻重,与郭家势均力敌。郭家主要的职责范围是国内、尤其是京城,行事风格低调,深孕皇上的信任,而民间声望不高。余家职责在边疆,有点什么事儿就容易演化成大事。民间对他的认知度也非常高。崔珩使用他们,就像使用一柄双刃剑,非常小心。


余秋山的年纪大了,谁都知道,他不可能一直这样为国效力下去,总有退下来的一天。谁能继承他的位置?举足轻重。


余和瞬诚然是他的世子,在战场上屡建功劳,但可惜是个傻子。而余秋山与余夫人的关系在这几年里,也渐趋微妙。


余夫人以前曾经是个女山大王,浑名濯仙袖。与余秋山不打不相识,受了招安,得封诰命,从此陪余秋山跨鞍披甲南征北战,打得一手好镖、使得一口好剑,怀着阿逝还领娘子军驰援受困夫君,打场硬战。扭败为胜。替朝廷夺回千亩疆域,代价是差点没把阿逝流产在战场上,最后虽mǔ_zǐ生还。阿逝的脑子大概还是从那便受了伤,以至于长大成了傻子,余夫人则身体一直虚弱,不得不告别沙场。在京中静养。


余秋山替朝廷镇守边疆,与夫人聚少离多。在余夫人之外。自然难免有其他女人帮着照顾他。如今宝景侯府里的几位小姐公子,除了余和瞬之外,其他都不是余夫人生的。这就很可以说明一点问题了。


这些年来余秋山也在考虑退休享福的事儿,跟朝廷透过几次风声。朝廷态度是很坚决的:坚决拒绝现在就让余将军退下来、坚决请求他再干几年。但崔珩也不得不考虑后续安排了。


目前jūn_duì上还有一些精壮将领。有的很得余秋山真传、有的则与余秋山闹意见,总的来说崔珩乐意看到多元化的格局,不管在文臣还是武将之中。余秋山真的退了。朝廷的前线还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缺乏余秋山这样重量级的将星。同时听说余秋山想请求朝廷给他换个世子,把傻子余和瞬换下来。把余秋山偏爱的其他庶子换上来承爵。这请求虽然没有正式上呈,但崔珩知道是余秋山的真实心意反应,而且他知道余夫人也知道。这就比较棘手了。


考虑到余夫人的功勋、目前在jūn_duì和民间还拥有的号召力,崔珩绝不愿意她受毁灭性打击。他更不愿意余秋山夫妻反目。但是强扭的瓜不甜,他也不能逼余秋山维持这个世子、与发妻相亲相爱相敬。他只好配合余夫人,尽量维持他们的家庭稳定。


这一年谢云剑的冉冉生辉,给崔珩解决了大麻烦。除了根除唐家这一场大功劳不谈,战事起时,崔珩也有将星可以派遣了。


对!将星和将领是不同的。


将领的意思是,你知道打战是怎么回事。派一大群人给你。你能管得下来。你能带他们去打架,而不至于像脓包似的一触即溃。


而将星的意思是,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在黑夜里,人不知不觉就会仰视它。道路再崎岖,有它就有方向。它能鼓舞人、取信人。


将领培养起来比较久,往往从小兵、伍长、什长一路走上来,出身条件好的也不过是把最低的几级跳过而已,不能一步到位。再牛的父亲也不敢立刻把他放到将领位置上,怕把他搞死了。总要一步步锻炼上来,才能撑得住。然而路程虽远,耐着性子走过来,只要不是太蠢或者太倒霉,总归能走到位的。所以不管哪朝哪代哪一年,将领总是一抓一大把,应该不会缺乏的。


将星往往出现得非常迅速,一战、或者几战成名,立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必定天赋异禀,还必定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大家不由自主就会被他吸引。


在边关出战事时,崔珩需要的不只是将领,更是将星。


崔珩想不想打胜战?当然想。其实合格的将领们也能完成边关的胜利。但是崔珩作为皇帝还不是山大王,他需要考虑的不只是战场局势,还有政治斗争、民心民望。


你想,如果边关是打胜了,但是税赋加得人民都很苦,大家抱怨很多,像皇帝宝座下的干柴渐渐加温。外人没打进来,干柴自己烧起来了,皇帝这位置还坐不坐得稳?


你想,如果边关是打胜了,但是文官都不知道将领们打得有多漂亮,就觉得像派出一队苦力把墙重新砌了一遍似的,没太多可称颂的,也没太多可尊敬的,于是也就不太放在心上,还老顾着他们争权夺利那一套,甚至在扯皮的过程中侵吞了军方应得的利益也不在乎,这得有多糟糕?


你再想,如果边关还没有胜,情况比较胶着,形势甚至可以比较危急,大家对那帮子苦力没抱什么希望,总着着哗喇喇要大厦倾了,也不知道有啥柱子是顶得住的。于是大家能跑就先跑,皇帝想叫都叫不住,这得有多悲摧?


这种时候,崔珩必须要将星啊!


边情一起,将星奔赴,大家都觉得,这下子好啦,先就不害怕了。在将星的号召力下征召壮丁啊民伕啊物资啊粮草啊什么的,百姓也比较乐意。这道理就跟追星族似的。叫你交税你不乐意、叫你捐款你不乐意,来个明星唱首歌,你就愿意掏腰包了。于是前线需要的人力物力就好筹多了。


等将星打了胜仗啊,人们的欢呼也会更响亮,就像看了舞台上明星摆了个漂亮pose似的,倍儿爽!凝聚力也会更强。皇上要给jūn_duì抚恤啊、赏银什么的,文官集团也不那么敢扯皮了。


坏处是将星容易凝聚起太高的民望、太牛逼的军事力量,万一要给皇上逼个宫什么的,皇上也惨了。


当然,逼宫什么的,不必非要将星不可,就算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将领,集够了jūn_duì,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要田地要银子要女人去啊!那么贪欲就弥补了将领们个人魅力的不足,叛军还是会哗啦啦席卷而来,皇上又惨了……


当个皇上容易吗!(此处应有无数穿各种款式皇袍的人捶胸咆哮怨念。怨念+1……怨念+x……)


崔珩可不希望自己不得寿终,成为那群怨念大军中的一员。他很注意军方的安全问题。


既然一个国家必须要有jūn_duì,而jūn_duì的力量又不能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那么将领还不如将星的好。


因为将领没有将星那么好用,而且一样有可能造反,而且因为存在感太低,造反了他还未必能发觉。所以他偏爱将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