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贺熙朝 > 第四百零一章 未雨绸缪(中)(首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一章 未雨绸缪(中)(首更)

  贺熙朝

(感谢书友有心鬼的打赏支持!待会儿外出,10点半左右回来,第二更应该会在晚上12点之前发出。)


诗有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杨武为杨九关所点醒,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一重意味,所幸杨九关并非庸人,一点即明。可是,明白意图所在并不难,难的是想到解决的办法,饶他杨九关是杨氏宗族中坚一辈中聪明绝伦之人,甫一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恐怕也束手无策。


他忧心着宗族的兴衰存亡,却在杨武的脸上看出了别的意思。


莫非……心中一惊,他竟忍不住生出些欣喜之意。


“天灭之道,说到底终究也是一个自取灭亡之道。”杨武轻轻点头,见杨九关不解,笑而解释:“从古至今,逾越数千年,有登顶天下想法的宗族我杨家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知道荣耀顶点即是灭族起点的也不是只有我杨家看出这一点,那么你觉得之前的那么多人就没有考虑过如何才能避免走进这个‘怪圈’吗?”口中说着“怪圈”,杨武随手在身前位置画了一个圈,彷佛他所画之圈便是天所画的怪圈似的。


“莫说以往各朝各代,怕是在今日,不论是宋氏一族的那两人,还是表面看上去没有争雄之心的萧书让,私下里怕也都在考虑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吧。”杨九关正色,以现在各家的心思去揣度之前各朝各代之人的心思,并无多少偏差。


“不错,他们都会想一想,甚至是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前或者在承认这个问题确实无解之前,也不会准备全力一击。”杨武点头赞许道。


“那您刚才所说天灭之道……”


“正要与你解释。”杨武笑笑,不再继续卖关子,而是直接道:“说白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谜底无解,无论是哪家的人,只要是走上了这样一条路,也便是选择一条亡族的路。”


“这就是所谓的‘天灭之道’了吧……”虽然心中对杨武所说“谜底无解”略显失望,不过眼下杨武却不见丝毫气馁之色,怕是还有着“后话”,杨九关定了定心神,继续问道:“那自取灭亡之道呢?”


“虽然谜底无解,却不代表这问题没有解。”杨武并不理会杨九关的问题,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不过这句话却将杨九关绕晕了。


方才还说是谜底无解来着,这会儿却又说“有解”,这看似矛盾的前后两种说法莫非是有什么别的意思在里面不成?


睿智如杨九关,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然不会去想“这出题人脑袋有问题”这种题外话,但也正因为如此,在一道题无法根据经验、提示解开的时候,他便容易陷入没有主张、找不到出路的困境,而杨武方才的说法正是慢慢地将他置于了这种“困境”之中。


见杨九关犹自皱眉不语,杨武拍拍他的肩膀,提示道:“谜底无解,不如去谜面上寻找答案。”


“谜面上……”杨九关微愣,心中先去想杨武所说的谜面又是什么?


只是一瞬,他便找到了那句看起来最像谜面的话,正是方才杨武所说:天灭之道,说到底终究也是一个自取灭亡之道。


可是,自己连这句话什么意思还没弄明白,便要去解题,这是不是没学会爬便要先跑——未免想得太美了些?


这一质疑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杨九关就抛弃了这一疑问——方才杨武已经提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于谜底而在于谜面,那么也便是说根本无需去考虑谜面的字里行间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直接将谜面拿来当做答案来看便是。


这让杨九关想起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则趣题:吾家有桃三亩,每亩密植一百又十一株,桃一年一季,一季尽开花,俱结果,若一树成桃一百又十一颗,试问吾年寿几何?


此时杨九关面前摊着的这道“天灭之道”题与儿时的那道“年寿几何”题都应是同一类题目,最终的答案都在题面上不起眼的位置放着,关键是看能不能从这题面的漩涡中跳出来,若跳得出来,那“年寿”便是“吾”之年寿了,若是跳不出来,那或许还要在“三亩”、“一百又十一株”上多绕几个圈子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