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敛财人生[综]. > 1023.悠悠岁月(40)三合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1023.悠悠岁月(40)三合一

  敛财人生[综].

悠悠岁月(40)


在丧事上尽其所能, 其实那去了的人真知道吗?也不过是叫活着的人心里好过一些而已。


就那寿材来说, 有多大的区别呢?


最终还不是一样, 尘归尘土归土了。


金家老祖还是一卷席子葬了的呢,又咋的了?


所以,金老大说要准备棺材,人人心里都不怎么舒服, 但谁又不能开口阻拦。尤其是在人家还没说拿啥做棺材的时候。


但要是这么来, 就得提前说明了, “老大准备棺材,这丧事算你们兄弟两人的。但这礼房的事,可就跟老大你没啥关系了。”


没错!这里面存在一个收礼的事。


金老二出其他的钱, 除了棺材以外, 大大小小的直到最后的宴席,都是老二的。那这就是实实在在老二在过事, 礼金自然得是老二的。


这是规矩,谁家遇上这样的情况都是这么办事的。


金满城两口子没有异议,这事就这么办了。


何小婉找林雨桐商量:“咱们给上多少礼金?”


老二过事, 其他人兄弟得给上礼金的。


这个就没数了。


兄弟们差不多都是提前商量,上一样的礼金。


何小婉问完林雨桐, 又看向马小婷,“多少合适?”


马小婷朝后退了两步:“我们又没钱, 多的也没有, 就二十块钱了。”


二十块钱, 不多不少, 中规中矩。


也算是马小婷在这事上没胡说。


何小婉就不好说啥了。去礼簿的时候,妯娌三个一人都上了二十块钱,但私底下,何小婉找了英子,塞了三十过去,“多的也没有,二姐拿着紧着办事吧。”


林雨桐跟英子的关系又不一样,塞了两百过去。


英子也没客气,礼这东西,是不能往出推的。是人家的心意,将来人家有事,你把这礼给人家还上就行。


这一套就暗礼。


也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套流程。


面子上为了兄弟们看着和睦,就顾着点那个经济能力差点的。但私底下,不过名录的这种钱,人家给多少,都是私底下的事。


这事说是暗的,其实也是半透明的。人家出了力了,事主就不能不叫人知道。不过是低tiáo的隐晦的跟人家说说,然后就成了大家在私底下小声说的秘密。


都说何小婉不容易,男人不在,又挺着肚子,在老人的事上算是替老三尽孝了。


至于说林雨桐和四爷掏的多,这个在大家看来,反倒是成了应该的了。


跟老二家关系最亲近嘛,又都是挣工资的。应该给的多。


至于老五家,众人心里就呵呵了。


马小婷抠唆,别人家有红事白事,他们是很少给人家礼金的。有时候是再地里干了自家的活,完了去有事的人家蹭饭吃。反正一到事上就乱,蹭吃蹭喝不出力,然后还不上礼。该吃宴席的时候从来不落人后。


就是这么一副德行的人,你说人家能说老五两口子啥?


这边事说的挺顺利,也就这么办了。结果老大找了木匠做寿材,用的却是yīn干的榆木。


这玩意别地地方有没有用这做寿材的,林雨桐不知道。但就她所知,真是没怎么听说过。榆木和槐木,都有些忌讳,说是榆木尤其是干榆木,爱生一种啄木虫的东堤,而槐木半边为鬼,人到了那头,是下了地狱,不是去了天上成仙得道了。


所以,哪怕这两种木料都好,也都常见,但人们宁肯用不怎么结实的桐木,也不选它们。


木匠一看,都不敢嚷出来叫人知道,那真是要闹笑话的。只悄悄的叫了四爷出去,把事说了。


如今老人等着装殓呢,还能在这当口把事闹出来?


最后还是四爷把木匠叫到自家,用以前做家具剩下的松木,做了一副棺材。


四爷没嚷开,就是不想叫人知道家里的丑事,好歹把老人好好的送走。


结果四爷不说,金老大自己倒是把事给嚷开了:“……榆木的咋了?那谁谁谁用的是榆木的,你看人家后辈子孙,一个比一个发达……哪里有什么忌讳……要这么说,也早该给老祖迁坟了……”一个破草席子就好了?


人家才知道金老大这么能耐,打算给他爸用榆木的。


金大婶就是那bào脾气,一下子给炸了,“那等将来,你干脆把我往河滩上一扔,别管算了……丧了良心的东西啊……你爸这辈子最对得住的就是你了……”


这个劝那个劝的,老大家两口子也不敢说话。


等孝服做好了,都穿戴上了,然后多出一套来放在炕角。那本该是老三的。


四爷起身,叫了老二到外面,“……我去一趟派出所,临出丧的时候,叫他们把老三带来,送一送……”


老二抿着嘴,点了点头,“要是实在难办,别qiáng求……”


这事说不上难办。


四爷脱了一身的孝服,交代了林雨桐一声,就出去了。


派出所都是老关系,这事也都听说了。


那所长就说:“……谁能想到出了这事……我跟你说……这有些事它还真有些邪性……”


四爷看他:“出事了?”


所长低声道:“金怪在我们这儿好好的,一直都没出岔子。结果就是前天晚上,大半夜大概三点多钟吧,金怪在梦里大哭大叫,哭到啥程度呢?反正是我在办公室睡着呢都给惊动起来了。一所值班的过去看啊,人躺在那浑身汗湿的跟从水里捞出来似的,那哭声真跟鬼哭狼嚎似的,把人好不容易晃悠醒了,结果起来就跟困兽似的,bào躁的很,肉拳头打在墙上,两手都是血。我还当是得了啥了不得的病了,结果天亮瞧着还好……问他咋了,只说是做的梦不怎么好,心慌的很……控制不住脾气……还叫我把他关在里面,别放他出来……他那样我也拿不准是咋了,就打发人去,说实在不行叫你二哥来一趟,这可好,派人过去回来说,大叔就是那天晚上去的,就是那个点,三点多的时候……”


你说这叫人心里能不发毛吗?


要说是巧合,这也太巧合了。


所以说,心存敬畏总是没错的。这事上解释不通的事太多了。


“……能不能叫明儿出来一趟,当儿子的送不了爹妈一程,这辈子心里只怕都过不去这个坎子……”四爷递了烟过去,低声道。


“前后一个小时,你看成吗?”所长接了烟,“上午十一点半起丧,我把人给带过去,把老叔送到陵地里,看着入土了,不回金家,我们的人再把人带回来……”


四爷点头,这已经算是通融了。是冒着风险的。


要不然一级一级的往上报,再给批,等批下来了,只怕也都耽搁了。


就这么说定了。


四爷指了指外面:“我去见见他……这事得我来说……”


老三一见进来的四爷,蹭一下就站起来了,“你……怎么来了?家里是不是出事了?”说着,就盯着四爷脚上的鞋,脸上的血sè一下子就退了。


四爷出来没穿孝服,但鞋却没换。鞋上除了脚跟那地方露出黑鞋面以外,其他地方都缝了一层白布上去。


家里的父母二老,如果一老过世,白布就不能把鞋面全裹住。等到另一老过世了,这鞋才会全裹了。


关系越是亲近,这露出的鞋面越少。亲儿子媳妇闺女,只留脚后跟一点的地方。侄儿外甥这些,就都是裹住一半就行了。


只这一双鞋,老三啥都看明白了,“是爸还是妈?”


“爸!”四爷说了,就过去攥住老三的胳膊,“明儿出去……好好的把爸送走……别闹事……”


老三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对着家的方向,在地上一个劲的磕头,哭的呜呜的。


第二天起丧的时候,两个穿着便服的,带着老三回来了。


并没有给戴手铐,算是给足了面子。


但这几天几夜的折磨,叫老三看起来狼狈急了。面颊枯黄,额头铁青,胡子拉碴,脚步踉跄,看着灵堂前面摆放的照片,撕心裂肺的喊了一声:“爸!”就趴在灵堂前,一个头急着一个头的磕,鲜血顺着额头往下流。嘴里一句一句说着对不起,一声一声喊着儿子不孝。


看的人不由的心酸,眼泪顺着脸颊流。


金西梅在她家静静的听着,然后静静的流泪。金家没有报丧来,但有粮和有油两口子还都去了。外甥也是孝子,正儿八经的给披麻戴孝去了。


金家没拦着,但也没搭理。


郑家有些尴尬。


尤其是金老三回来送葬的时候,更尴尬了。


金大婶扑过去抱着老三:“老头子啊……老三回来送你了……你睁开眼睛看看吧……”


何小婉大着肚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不知道是哭金老头,还是哭她的自己的委屈。


有那主事的,就赶紧拿了丧服,帮着给老三换上。


忙忙张张的,这就出丧了。


看着老人入土为安,老三也被带走了。临走前摸了摸何小婉的肚子。啥话也没说。


就好像是一瞬间的时间一样,老三给人的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眼睛熬的通红,眼珠子却黑亮的很,闪着饿狼一样的光。


郑有粮只看了一眼,就缩了脖子。


瞧着怎么有些渗人呢。


老二皱眉喊了一声:“老三!”


老三一扭脸,对上他二哥的眼睛,身上的戾气慢慢的消散了,然后吵着何小婉和他手里的清辉看了一眼。


金老二微微点头,老三才看四爷,扯着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来,这才转身离开了。


清辉闪着眼睛看着远走的背影,问他妈妈:“那是我爸爸吗?”


大半年的时间,叫孩子已经不太确定了。


何小婉点头,说是。


清辉却扭脸看向一圈男男女女的人,耳中杂乱的很。


这个说:“以前混蛋,现在后悔也晚了。”


那个说:“谁说不是呢?看留下这娘儿们多可怜。”


孩子不明白这些人说的是什么,但也大概明白,他们说的都不是好话。


何小婉捂住孩子的耳朵,不再叫他听了。


林雨桐轻轻叹了一声,这看似已经化解的危机,其实留下的后遗症是无穷的。谁又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丧事办的很体面。因为是老二过事,一个村子不敢说都来了吧,但至少惊动了八成的人。可见其乡性如何。再加上四爷和林雨桐的关系,周围这些单位都有表示,只不过两口子不是事主,上的礼金当然是不多,但也不算是少的。加起来可算是不比不小的钱。


丧事办完了,李仙儿守在礼簿门口不动,支棱着耳朵听着呢。听到底花了多少,收了多少。


一共是花了不到五百块钱,但是收礼就收了一千二百多,这还不算是有那暗地里给上的礼呢。比如林玉珑上了五十,林玉健就上了五十,但私底下,林玉健又塞了英子一百。


反正是李仙儿粗略的算了一下,老二家这回净赚了差不多一千左右。


在八十年代中期,这一千块钱是实实在在的大钱。


顶的上工薪阶层两口子一年的年薪了。


就是这么个一个概念。


这也是老二的乡性好,再加上英子的娘家得力,几方面加在一起之下,才有这么多的。


李仙儿能后悔死。你说哪怕是从老四张嘴借上两百块钱呢,这就算是俩兄弟一起办事的。那这会子是不是就能均分那一千块钱了呢。


肯定是啊!


一想起这一千块钱从手指缝了溜走,李仙儿疼的慌。


丧事完了,不等于事情就完了。


有金老头在,金大婶这边就不用管,反正老两口子过日子嘛。


如今只剩下一个了,这个老娘的赡养问题,就该提上日程了。


孟家的舅舅都没走,就说为了说自家姐姐这养老问题的。


金老大说,“该我养,妈以后跟着我……”


这态度是没问题的。


但金大婶不同意:“不用你养,你连你自己都养不了,还能指着你啥?”老大为了啥,她心里明镜似的。她自己还有一亩二分地呢。谁养她,这地就归谁种。在家上她还不是不能动弹,在家里养猪养jī看孩子做饭打扫卫生,啥事都能干。他这不是想养妈,是想找个老妈子。


金老二要说话,金大婶直接给挡了:“我哪个儿子也不跟,就自己过。只那一亩地我种的过来,打的粮食也够我吃了。以后你们兄弟四个,每月一人给我一块钱,够我买油盐酱醋就行了。老三那份……等他回来再给……”不能给老三添负担。说着把清平往前推了推,推到英子跟前,“孩子以后你们两口子管……如今也上学了,好管的很……”然后吸吸鼻子,把坐在炕上玩着的清辉抱起来,“小婉都八个月了,快生了。肯定顾不过来,清辉我留下,啥也不用你给,孩子跟着我过活……你顾着肚子里那个小的,再有你妈给你帮衬,这日子也能过……”


李仙儿把清丰往前推了推,“妈,叫哥俩做个伴!”


以后去黄河滩下,总不能带着孩子吧。真顾不上。


“不带!”金大婶将脸扭向一边,“你们自己带去。我顾不过来。”


这话也是实话,清辉那是不管不成,没老三在,老三媳妇又得下地,又得看顾孩子,大的不算大,小的生下来那是真小,要不是亲家母肯帮衬,她就得过去跟老三媳妇过。总得把孩子看顾大吧。一个都管不过来,还要再塞一个?


不是当老人的心狠,实在是没办法了。


按说日子想舒坦,跟着老二老四过,都是舒坦日子。可不能啊,清辉跟着nǎinǎi过日子,那是理直气壮,可跟着nǎinǎi,nǎinǎi又靠着叔伯,他其实还是靠着叔伯过日子的。老二老四不会说话,英子和桐也都厚道。可这对孩子将来并不好,平白受了人家的恩惠,等长大了他对叔伯有半点做的不到的地方,那唾沫星子都能把人给淹死。


这么想着,她摸了摸孙子的脑袋,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过,带着孙子。给老三把孩子给看顾大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