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北雄 > 第1462章变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62章变故

  北雄

大唐元贞六年,一切其实都可以说是已经走上正轨。


朝中纷争不多,地方上也渐渐平静了下来,不再有那么多匪患需要剿灭,也不再有那么多人想要拿起刀枪来讨生活。


外交上面也层次分明了起来。


北方突厥依旧是大唐潜在的对手,可因为元贞三年两国会盟的缘故,两国关系趋于缓和,边境上没了什么冲突。


大唐陆续从突厥手中兵不血刃的收回了一些前隋的领土。


西突厥离着太远,大唐的国策还是怀柔为主,以玉门关为界,与西突厥人往来。


西边多了一个对手,那就是吐蕃,大唐的触角已经伸展了过去,只看能不能把这个对手扼杀在萌芽当中而已。


南边大唐收回了林邑等郡,迫使扶南派出使者朝见,并在那边设立了南海道。


东边海上的进展就不用多说了,前两年大唐主要在向海上用兵,东海几成坦途。


如今大唐朝堂上下都在盯着高句丽,杨广三征高句丽之后,高句丽便成中原之死敌,一旦有了机会,大唐上下都不会错过复仇之机。


…………


太极殿中,李破翻着奏章。


扬州总管王泽上书,想在江都建一所海事学院。


现在王泽在江都那边施政就顺手多了,杜伏威的旧部们纷纷被朝廷抽调,剩下的一些没了主心骨,也就缩起了脑袋。


没了掣肘,王泽便也能尽情施展手脚。


有的事情就怕比,他和李靖两人分处江左江右,李靖恩威并用,把荆襄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并数征岭南,把蛮族也整治的服服帖帖,不敢再来作乱。


王泽领东吴故地,向称富庶,自然不能比李药师……差的太多。


而且朝廷前年在郡上设道,裁撤各路总管之意已明,估计这一任之后,扬州总管之位便会成为过去了。


在这之前,他要努力尽可能的多做出一些政绩来,回朝述职的时候也好说话。


所以近两年他比照江右,大力推动大唐宝钱的使用,推行科举之制,支持土地改革,在江左试种稻米等作物,对于岭南的管控也加强了不少。


如此种种,其实大多是在抄李靖的作业本,可他觉得挺好,江右那边被李靖治理的蒸蒸日上,说明人家的手段管用,他没那么固执,非要独树一帜,跟李靖较个高低。


而且江左情形和江陵那边也不太一样,这里曾经是杜伏威的地盘,杜伏威投唐有功,被封吴王,深得陛下宠信,他便没办法像李靖那样大动干戈。


所以比起江右来,他这边偏于平稳,真要较真的话,王泽觉得自己比之李靖自己就胜在一个仁字上面。


让他更为安心的是,与朝中诏令往来,能够感觉到陛下对他治政江左很是满意。


…………


时至今日,今年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接受李靖送过来的倭人,趁便留下一部分,送去清理运河河道,一些倭人船工匠人还要进行再教育。


大唐的漕运正在复苏当中,而从江都到洛阳,最便捷的就是水路。


别的地方整治漕运可以缓一缓,江左不行。


这就涉及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造船,江左地区集中了大唐八成的船坞,当年洛阳和江都是前隋造船也最兴盛的地方,如今却只能看江左了。


造船需要各类匠工,王泽上书想要比照长安这边建一所海事学院,其中自然有着投皇帝所好的意味。


当然了,他如果不是觉得海事学院这样的书院中人用起来也许更方便,能解决造船匠人匮乏的问题,他也不会这么积极。


之外就是诉苦,造船需要银钱,他那边花用不足,想要再向朝中支用一些。


李破觉着这个问题好解决,是到商人派上用场的时候,招揽商人造船,许上些好处,画上些大饼给他们。


商人造小船,朝廷造大船,相互补足,互为支撑,正是开拓海路的核心。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