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北雄 > 第983章修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83章修史

  北雄

“杀高慎一人不算什么……可朕要的是证据确凿,明正典刑,仓促斩之,岂非是朕掩了他的罪行,发回中书再议一议吧。”


李破翻了翻厚厚的案卷,几乎不加思索的就又踢回了中书,冬天里闲着也是闲着,还是再拖一拖才比较有趣。


大理寺卿李纲听了,却是满嘴的苦涩。


他之前任职户部尚书,太子少傅,后来因事免职,去到潼关辅佐太子李建成领军,李建成死后,他与王珪等人作为降人回到了长安,不久转任大理寺卿。


他这一辈子历任显职,在朝中向有方正之名,不然的话也不会坐上大理寺卿这样的职位,显然新皇同样嘉许其德行……


像高慎这样的大案也不是绝无仅有,只要身在大理寺任上,三五不时的可能就要碰上一起两起。


像几年前刘文静案就在此列,同样的三省会审,结果就是刘文静人头落地,之后的杨文干案也差不多,只不过那次作为太子近人的他没有参与其中罢了。


这些大案都牵连甚广,皇帝和朝臣的倾向就很明显,最后肯定是快刀斩乱麻,不然那些死到临头之人胡乱攀咬起来,根本无法控制事态的进展。


哪像高慎一案,拖来拖去,好像除了他们大理寺就没有一个想着把案子快些审结。


今次他亲自入宫见驾,呈上案宗,就是想要结案,可皇帝还是不满意,皇帝到底想要怎样一个结果呢?他第一千次的问自己。


皇帝要杀鸡儆猴,皇帝要震慑群臣,皇帝要将此案办成铁案……拖的时间越长,高氏掉在地上的脸皮就越无法捡起来,很多人也都乐见其成。


这些道理李纲其实都明白,只是大理寺很难做啊。


当高慎一案发作的时候,一波波的人来求情,都很好打发,他又不是没有经历过,后来求情的人少了,可劝告他赶紧结案的人却多了起来。


显然高氏在内外夹攻之下兵败如山倒,从高慎到高恽等人也得了旁人的提点,只求速死,到了这种地步,李纲认为便可以结案了。


朝争引出的案子,大抵上都是如此,可把高氏挂起来示众……中间还有栽赃陷害,比如说户部那些布匹,没的就莫名其妙,高慎等人明显不知情,可却成了其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


李纲自诩廉明,却着实审了一次糊涂案,更可悲的是,结案怕也要糊里糊涂才成,别说去查是谁栽赃了高慎了,便是为高慎说上一句公道话都得仔细掂量一下。


他曾经为刘文静说了几句,最后是几面不讨好,太子不满意,秦王不领情,皇帝李渊那里更是没法交代。


于是他干脆的丢掉了户部尚书之职,在家养病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他学聪明了,糊涂案一路审下来,倒是很得各方赞许,大理寺卿之职稳固得不得了,就是把自己审的老了几岁。


如今皇帝,朝臣都不着急,可他那些亲朋好友,故旧知交们在别人请托之下,越来也多的登门拜访,渤海高氏的压力整个来到了大理寺头上。


愁肠百转,很想再次归家养病的李纲慢吞吞的行出了太极殿,白发苍苍,身子略有佝偻,看上去很是可怜。


迎面正巧碰上门下侍郎封德彝,同样年岁不小,可人家步履稳健,身姿挺拔,精气神上一下就把李纲给比下去了,当然了,李纲的年岁确实比封德彝大着一轮呢。


两人相互施礼,封德彝笑问,“李公在此,可是高慎一案有了结果?”


李纲素来不喜封德彝为人,表现的颇为冷淡,“封侍郎身在帝侧,怎还明知故问,此案想要就此了结,哪那么容易?”


说完也不等封德彝回话,便挪着步子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封德彝笑了笑,心里却是暗哼一声,背主之辈,也不知还清高个什么?你晓不晓得能转任大理寺卿,还有俺的一份功劳呢?


李纲没能影响他的好心情,外间捷报频传,皇帝心情一直很好,作为皇帝近臣的他们心情也就不会太差。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而高慎一案跟他没什么关系,虽然他在其中做了不少手脚,可那都是奉命而为,可不是他封德彝真的想跟高氏的老乡们为难。


进了偏殿,见皇帝正像往常那样在殿中四处溜达,便收拢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凑了过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