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正德王朝 > 第十六章 谁懂军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六章 谁懂军略

  正德王朝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运的人,却总是相似的。**


刘文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五位参军中,论才能,他连王守仁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论家世,他也差宣城伯卫璋老远;甚至连狡猾多智,他也远不及仇钺、神英。


他唯一的长处,就是不怕死。


朱寿就欣赏他这点,大明朝有的是忠臣、能臣、jian臣,连圣人都有,不怕死的也很多,但就是没有一个笨得不怕死的。


刘家的不怕死,是刘文的父亲,追赠固原伯刘玉传下来的。刘玉是磁州人,本来是曹吉祥家的一个佣人。跟仇钺一样,明朝的大将,有好几个都是佣人出身。


曹吉祥被杀之后,刘玉侥幸逃过一劫,被贬谪到海南去喂海鸟。成化年间,他的老上司白圭推举他为总兵官。固原一战中,他身中流矢,又被数百人围困,换作他人,早就死得不能再死。可最后的结果,刘玉杀出了一条血路,并平定了固原之乱。


到了刘文这辈,同样是悍不畏死。十三年前,京南大乱,刘文手持单刀,身披重甲,冲入贼群中,按理说又是必死之局。可跟他老爹一样,刘文居然又活了下来。


朱寿第一眼看见这个敦厚的中年男人,便感觉对方可以信赖,事实也是如此。


刘、白两家是通家之好,白圭还是刘玉的恩人。但朱寿只说了一句“白秉德与李宾之走得极近”,刘文就果断地与礼部尚白钺绝交。且上了一道奏折,将白钺白秉德给了李东阳李宾之一万两贿赂的事,彻底揭了出来。


如果从人品上讲,刘文此举,无疑是不仁不义。但从政治品德上来讲,这就是站队,这就是投名状。这种行为。是符合政治伦理的。


因此当朱寿决定任命参谋尚的时候,刘文就力压王守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必然人选。


“参谋部参谋尚?”王守仁听着张永念完圣旨。抬起头来,茫然地问道,“此乃何职?”


王圣人也有不懂的时候?


朱寿心里暗爽。缓缓回答道:“参谋者,参军也,参筹谋划,凡西征之事,各地军情,皆由参谋部予以详考;各地jūn_duì,也由参谋部统一调派;作战方略,同样由参谋部商议得出。有了此部,就算朕不解军情,也不至于耽误要事。”


朱寿何止是不解军情。他连百户的编制都不清楚,堪舆图也不会看,对军略之事,完全是一窍不通。


传说中无限忠诚的小弟和人挡杀人的沙盘?朱寿只是个三流中文系毕业的宅男,让他堆河沙玩还差不多。(.)堆沙盘?除了名字,他对沙盘一无所知。


至于无限忠诚的小弟,姑且不论现实中存不存在这种萌物。就算真的存在,他都是皇帝了,要无限忠诚来干嘛?


真当重八哥和朱老四立下的统治根基,是吃白饭的么?


这是在夺兵部的权!王守仁的脑海里。立即闪过一个念头。紧接着,出现在他脑海里的,是一个他一直不敢去正视的问题:皇帝这是要跟文官集团开战?


并不是王守仁畏惧双方的战争,而是王圣人的心中,对传统的统治体系,还抱着一丝幻想。他的心学,是哲学观,也是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但他并不想真的革掉大明王朝的命,至少,他眼下还不敢去正视自己和传统的战争,更不用说皇帝和文官们的战争了。


“参谋部所出之决议,由司礼监呈报给朕,”朱寿继续说道,“朕朱批之后,便可诏告天下,不用再通报内阁及各科给事中。”


这是毫不掩饰的战争意图!


皇帝连基本的政治平衡都不要了,以相当难看的吃相,直接将西征大军的军权,完全控制到了自己手里。


什么参谋部、司礼监,一群狗屁不如的武将,外加一群唯皇帝之命是从的太监,这就是皇帝的一言堂!


所有在场的文官都愤怒了,但他们没有出声,因为梁储和费宏还没说话。


梁、费两位师傅是随行出征的阁老,梁师傅个xing温和,费宏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听到皇帝的战争宣言,两人都愣了半天,方才回过神来。


“臣断不敢阿谀奉承,自取他ri戮身亡家的祸患,”梁师傅痛切地说道,“圣上,名不正,则言不顺,前唐之鉴,历历在目,这参谋部一事,不可轻率啊!”


费宏叹了口气,低头道:“臣附议。”


朱寿懒懒地问道:“梁师傅,你懂军略?”


梁储一愕,诚实地回答道:“不懂。”


“费师傅呢?”


费宏不敢说话,因为他明白皇帝想说什么。


“堂下诸位,谁懂军略?”朱寿望着众文官,平静地问道。


“臣懂!”一个中年文官站了出来,一脸的决死表情,“臣自幼熟读兵,六略孙子,无所不jing!”


在他之后,又有数个文官站了出来,齐声道:“臣也懂!”


“好,好!”朱寿连说了两个好字,然后慢慢说道,“果真是我大明的热血忠臣!宣,将这些jing通兵略之才,送至沙州,交予龙骧军诸将,酌情调配,使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