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正德王朝 > 第九章 皇帝的后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章 皇帝的后手

  正德王朝

如果把乡约制和士绅阶层看作是大明帝国的基石,那么科举制就是大明帝国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这颗明珠的四周,布满着大大小小的陷井和红线,没有人敢去触碰它,包括皇帝。


这个由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创立的制度,历经九百余年发展,已经与士绅阶层性命相关。到了明朝,士绅阶层通过乡约制控制农村和土地,通过科举制控制朝庭和皇帝。


重八哥建立的强大中央集权制度,在给了子孙们安全的同时,也替他们掘好了一座混吃等死的坟墓。


朱寿就生活在这座华丽到了极致的坟墓里。


不过在坟墓的中心,也就是乾清宫东侧的一间暖阁内,朱寿正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跪伏于地的两个人。


左边那个,满脸大胡子,肥头大耳,肚子上的腰带都垂到了膝盖旁,正是朱寿的亲生舅舅,张太后的弟弟,京师第一奢华的凤舞楼拥有者,寿宁侯张鹤龄。


右边那个,瘦得跟个竹杆似的,眼神猥琐,正是刘瑾刘老大。


接到魏彬的传话,刘老大立即屁颠屁颠的就赶了过来。他刚得了一大笔银子,心情很爽,不过一听见皇帝说“五十人名册”,就知道事情泄露,又惊又怕地跪在朱寿面前,唯恐皇帝大发雷霆。


别说是刘老大了,随便在京师的大街上拉个路人,都知道科举是大明国策,任何人敢跟科举对抗,那就是死得不能再死的结局。


自从朱寿穿越之后,刘瑾一手遮天的能力越来越弱,八虎各自为战,彼此间落井下石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因此刘老大虽然还有着“立皇帝”的虚名,但他越来越小心,利益不大的事情,他连政治交易都不会去做,以免给政敌们落下把柄。


不过这次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五十个会试名额!


纵观九百余年的科举制,哪一科的猫腻,敢跟正德三年的戊辰科相比?刘老大的手笔,不说是后无来者,也绝对是前无古人。


刘瑾付出了巨大的政治筹码,取得了李东阳、杨廷和等人的默许,原以为一帆风顺的事,却不知道被哪个王八蛋泄漏给了皇帝。


眼下已是正德三年的二月十一日(注:农历,前几章犯了小错,用了新历资料,下同),戊辰科会试和戊辰科大明运动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会试是从农历初九开始,分为三场,明天是第二场,十五日还有一场。本科主考官,是阁老李东阳与礼部尚书白钺。(正史中是王鏊与梁储,不过王鏊回了老家,梁储去了夷州)


李东阳是首辅,按理说是不应当主考官的,不过戊辰科的会试有点特殊,因为内阁三老之中,有两个人的儿子,都在这一科应考。


焦芳的儿子焦黄中,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甚至还有海事总督刘宇的儿子刘仁,以及深受朱寿喜爱的东海公司董事会检讨韩邦奇兄弟。因此为了避嫌,焦、杨两人都不能担任主考官。


这场注定要被记入史册的戊辰科会试,开始的方式就很另类,太多的高富帅充斥其中,纵横交错的政治交易,也让这一科的录取结果,显得扑朔迷离。


杨慎在正史上不慎被烧了试卷,但到今日为止,这种倒霉事情还没发生,按照刘瑾等人的政治交易,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成为这一科无可争辩的状元。…。


而焦黄中,将成为二甲之首,其余几人,都将在二甲之列。


杨慎本来就才高八斗,朱寿也很欣赏他,只要过了会试,三月初的殿试也就是走走形式。


刘瑾想录取的五十个人,有一部份是阉党的关系户,但也有很多各大派系的中坚分子,其中李东阳的门人,就有四个。


因此朱寿如果中止了这场政治交易,对刘瑾的政治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刘老大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心里七上八下,惶恐不安。


但朱寿并没有跟他说话,而是缓缓说道:“宣,晋兴济张继祖为夷州卫指挥使,特恩世袭五代。”


兴济,是张太后的老家。张继祖,是寿宁侯张鹤龄的长子。明朝时期,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寿宁侯就是流官,张鹤龄死后,他的长子是不能继承侯爵的。


明朝的所有皇帝,对外戚的管束,都极为严厉,除非是有开国定鼎的大功,否则不允许世袭封爵。偶然有世袭数代者,也必须出于特恩。


长子得了五代世职,但张鹤龄并不开心,反而满脸大汗,也不顾君臣之仪,抬起头,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外甥皇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