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正德王朝 > 第三十七章 政客与流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七章 政客与流氓

  正德王朝

要理解李东阳和刘老大之间的明争暗斗,我们就要认真分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每个政治问题,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有着自己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根源,那种一拍脑袋就能治理国家的,绝对是主角模板开到了逆天的程度。


先来看一下李东阳的这记夺命封喉刀。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制度,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


从朱寿下决心开辟二十口通商,展开他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和各种麻烦问题,将在数十年内,都令他焦头烂额。


相比较而言,市舶司的问题,反而是其中最不起眼的。


大明高富帅李东阳是什么人?他是浑身没有一点破绽的政客,无论什么对手,都很难找到搞掉他的方法。


朱寿的开海政策,存在的问题非常多,明眼人都瞧着呢,但谁也不会傻到去说破。


那李东阳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市舶司的问题虽然小,但却是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关系到钱税的流向。


在前文我们就说过,明朝的市舶司,主要干一件蠢事,就是把大明政府的钱,无偿的交给外国商人们,让他们高兴而来,欢喜而去,体验到“中央王朝”的滋味。


官员们真的都是傻蛋?


事实并非如此,商人们都能意识到的问题,比他们聪明得多的官员,自然早就认识到了。因此提举市舶太监熊宣才说:皇上,这样不行,我们得收税,多少都要意思一下,不然外国佬还以为我们大明人都是傻子。


穿越前的朱厚照,对海洋没有一点兴趣,因此也就不鸟熊宣,反而降旨训了他一顿。


穿越后的朱寿,在大航海时代的刺激下,把脚步又迈得大了一点。都开了二十个通商口岸了,除了东海公司的两个专用港口外,在其余十八港口,居然没有收税的专门机构!连市舶司,也还是原来那三家。


各国海商,只能把三十分之一的商税,交给东海公司。而大明的海商们,甚至大肆偷税漏税,跟东海公司勾结,把原本应该交给朝庭的税收,以很低的代价,交给东海公司。


这下子朝庭的文官们不干了,东海公司是皇帝的内库,由太监们掌握,领头的是八虎之一的罗祥,人称“穷凶极恶”,谁敢找他要钱去?


市舶司是太监管,东海公司也是太监管,看着白花花的银两流到皇帝的内库,文官们的意见很大。


朱寿虽然蛮横,但朱厚照的记忆依然存在,知道朝庭的规矩,于理于法,二十个港口的商税,都应该交给朝庭。


那么就产生了几个很大的问题:是交给中央呢,还是交给地方?东海公司呢,要不要交税?如何禁绝走私?如何收取并运送税银?


更深层的问题也产生了:东海公司的红利、夷州的移民费用、皇帝的开海政策花费,应该由国库负责收支呢,还是由内库负责收支?


李东阳扔出一个小问题,不足以激怒朱寿,但这个问题却牵连着无数大问题,太监集团和文官集团、中央和地方、国库与内库等等,都在这些问题的圈套之中。


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个问题,在大明属于死结,很多有见识的高级官员都意识到了这些,但都想不出解决方法。


因此李东阳一提出来,大家都明白,这一刀,正砍在皇帝开海政策的软肋上,无从招架。…。


李丞相岂会只有一刀而已?


这一刀不过是小试,看看皇帝的反应,接下来的数刀,就将是“内库开支问题”、“东海公司管理问题”、“港口的规范问题”,总之刀刀都将砍得皇帝眼花缭乱,最后他会提出一个解决方案:皇帝啊,咱们还是玩玩宫女好了,不要去大海上搞东搞西了,这样不好,至于倭国、夷州什么的,还是算了。


李丞相玩政治的功力,在正德朝前期可谓是独步天下,甩了刘老大好几个街口,也就后期的杨廷和,能够望其项背。


他的这些刀法路数,刘老大、焦丞相、杨丞相都是非常熟悉的,大家都是治国能臣,小皇帝不清楚,他们还不清楚么?


但怎么破?三人都犯了难。


这不是阴谋,李东阳很少玩阴谋,这是堂堂正正的治国之道:经济和税收都搞不好,还扯什么倭国、夷州?简直是乱弹琴。


因此不管何种派系,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而开海派,更是需要认真解决问题,不然后果非常严重。


李东阳不耍阴谋,但不代表刘老大不耍啊。


我们都知道,焦丞相是大明最有文化的流氓,那么身为他的大哥,刘老大的流氓招数,岂是可以轻敌的?


暂且先放下李东阳的治国阳谋,我们来看看焦丞相提出的两个彻查。


首先,查盐课。


大明帝国的盐引制度,从重八哥设立那天起,就被人批得狗血淋头,在这儿我们就不重复了。


焦丞相这个阴谋,是如何给李丞相下套的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盐法已经日渐崩坏,边库空虚,开中之法不行了,怎么办?


朱厚照就派了大臣王琼、张宪去清理,这下子机会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