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正德王朝 > 第三十五章 跳梁小丑秦东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五章 跳梁小丑秦东仪

  正德王朝

正德二年十月十八日,太阳躲在云层的背后,偶尔露出几道霞光,大多数时候,皇城的天空,都是阴沉沉的,有如杨廷和的心情。


早朝时跟朱寿争执了个多时辰的杨师傅,眼下有气无力地站在大殿之上,看着那个秃发倭人夸夸其谈,兴高彩烈之际,竟然还不顾君前礼仪,将脚上的下驮(木屐)踩得吱吱作响。


而皇上居然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提出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听得杨师傅眉头越皱越紧。


他正欲上前开口,阻止皇帝的胡作非为,却被身旁的李东阳扯了一下衣袖,回头看时,正好对上焦芳那幸灾乐祸的眼神,不由心中一凛,止住了脚步。


早朝之际,得知皇上居然赦了那倭人的罪责,杨廷和不由得大急,他是帝师,有着超然的身份,因此敢于提出一些不同的异议。


“日本乃不征之国!”这是杨师傅的论点。


“朕高兴,你管得着嘛!”这是朱寿胡缠蛮缠的论点。


两人为何起了这种争议呢?


原因还得归结于大明的厂卫机构,太不保密了。


对普通百姓甚至是中低层官员来说,厂卫是一些非常神秘的组织,谈之变色,闻之惊心。但对于阁老们来说,厂卫就好比是上司家养的恶犬,虽然有点吓人,但总能喂些骨头给它们吃。如果上司皇帝再懒一些,那么洗毛剃发之类的工作,都得各位提督与阁老们配合着来做。


因此对于近期发生的事情,杨师傅很快就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中间自然有某些有心人士的透露,比如眼下得意洋洋的张提督。


皇帝要对日本用兵,这是杨师傅的第一个想法。


皇帝要挑动倭人打倭人,然后混水摸鱼,这是他的第二个想法。


皇帝疯了,这是杨师傅最后一个想法。


为了那个倭人的一句“生不能为大明人,死也愿为大明鬼”,皇上就动心了,就想去支持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祸乱友邦,陷入像安南一样的泥淖中,这不是疯了,还是什么?


难道皇帝真以为他是太祖、成祖?杨师傅的心中,涌出强大的无力感。


是的,谁都知道,所谓的不征之国,就是瞎扯淡,太祖他老人家还有什么不敢征服的?无非就是北元悬在脑袋上,没空搭理那些周边小国罢了。


到了成祖朝,把北元料理得差不多了,想打安南就打安南,想打蒙古就打蒙古,什么狗屁不征之国,咱大明把谁放在眼里过了。


什么叫天朝,在大明的文官们心中,就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才叫天朝,打你这些小国,是看得起你。


如同后来郑和俘虏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苏门答剌伪王苏干一样,俺大明承认你,你才是国王,不承认你,你就是囚犯。


若不是锡兰和苏门答剌都离大明太远,管理不易,成祖岂会轻易放了那两个狗屁国王?


不过正是有了这两个国王和安南的教训,杨师傅才会极力反对皇帝的决策,不支持秦东仪出使日本!


为什么?就因为一个字:远!如果非要再加两个字,那就是:大海。


对,跟正义、不征什么的,半点边都搭不上。


杨师傅是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也有着高明的战略眼光,他跟倭人也没什么深仇大恨,无法体会朱寿心中那颗熊熊燃烧的宅男之心,但他知道,只要大明表个态,不管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出使,还是明目张胆的出兵,都将陷入日本的泥淖中,如同当年在安南一样,白白送掉大明数万将士的性命。…。


朱寿对杨师傅这种腐朽堕落的保守主义嗤之以鼻,他在早朝时提出:眼下正是良机,有秦东仪当内应,我们能把倭国搞到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然后从中渔利。


秦东仪,就是那个正站在殿中,如同小丑般,一边拍皇帝马屁,一边大肆吹嘘倭国形势的日本人太秦二郎,也可以叫他东仪龟寿丸,反正日本人的姓名,从来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改来改去,非常正常。


可秦东仪从不这么认为,因为他自认为是汉人,而且他的秦姓是朱寿赐封的,东仪这个名,也是朱寿赐的,对于并非太秦氏宗子(即长房继承人)的他,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因此他决定将下一代的姓取为“秦东仪”,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大明皇帝。


不得不说,杨师傅的评语非常确切,日本人真的不是一个尊敬祖宗姓氏的民族。


在新任鸿胪寺从六品左寺丞秦东仪的嘴里,如今的日本,可谓是应仁之乱后,最有利于豪杰起事的时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得让秦东仪从应仁之乱开始分析了。


三十年前结束的应仁之乱,是室町幕府退出日本统治地位的标志,足利家族的分支细川家族,在名义上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打败了西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