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明末洪英传 > 第36章 初为人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初为人师

  明末洪英传

经这书生一问,学堂里的书生们这才注意到一直在门外旁观的殷复声,纷纷扭头。


“你是谁家的书童?怎的在外偷听,这般无礼。”


被发现了?殷复声一愣,支吾道:“呃,我就是路过。”


“路过?路到院子里了?我看你就是成心来偷听的吧。”


“他能听懂什么?不过是个童子而已。怕是连字都认不全呢吧!能听得懂咱们说什么吗?”


“哈哈哈……”


向武少年笑道:“不认字怕什么?懂理就行。”说着走出学堂,来到院中,站在殷复声面前,问道:“诶!你说,是武人厉害,还是文人厉害?”


殷复声还未回答,后边儿稀里哗啦所有的书生都出来了。分立于殷复声两侧,撸胳膊的撸胳膊,叉腰的叉腰。“你说,你说啊!”


殷复声满脸黑线,这看样子哪头也不好惹啊。


书院里的学生果然与府学县学里的不同。殷复声琢磨着,今日若不借机显露一番,明日这些小子可未必服我。


想到这儿,殷复声故作无知,道:“几位方才所言,小子实在懵懂无知……”


“就知道他听不懂,问也白问……”


一个人语音未落,殷复声继而开口,“不过,小子记得《礼记》中有云: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可见,古之先贤认为,文治武功同样重要。”


说到这儿,方才的议论声和讥笑声登时消失,整个院中鸦雀无声,安静的连呼吸都能听得到。


他还会引经据典?!


“而且,司马法中也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我等虽处安逸之地,却不知边塞常有外敌滋扰。故居安而思危,武备亦不可废弛。”


众书生听着,不觉张大了嘴巴,险险没把下巴掉一地。


说罢,殷复声微微欠身,客气道:“呃,小子年龄并不及各位,只是粗浅的读过几本书,书中大意可懂,却不敢妄议,只是随口胡说而已。呃,方才几位所言更有道理,小子十分赞同。”


众书生一听,鼻子差点儿气歪。你都全方位立体式的把我们的论点推翻了,还十分赞同?你亏不亏心呀?


殷复声说完,书院内半晌没有动静,学童们一个个大瞪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身着短衣的家伙。


他是书童?


正当书院内冷然一片肃静时,方才出门办事的看门老头儿回来了。见一众书生围着刚才进来找人的小童子,不知在干什么,于是问道:“哎,你不是进来找人嘛?怎么还没走?”


殷复声这才讪讪一笑,“对不住诸位,在下走错了。告辞!”


说罢,殷复声转身背手摇摇晃晃,悠哉悠哉地出了书院。只剩下满院书生,于风中凌乱。


第二天,殷复声清晨起来,穿了件干净的青布长袍,束发包巾,袖口免一白边,袖中藏扇。一出房门,秋风一扫,发带飘扬。


再次来到三立书院,殷复声将丁魁楚的书信交于看门老头儿。老头儿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这才明白。其实,他也不是看不懂,大凡带书信,穿长袍来的,一般就是上边请来的夫子,可眼前这位,年龄也太小了,才十五,能教学生吗?


老头儿暗暗叹口气,怕是没有夫子肯来,只好滥竽充数了。


“原来是知府大人亲自委派,呃,先生请进吧。”老头儿往里让殷复声,同时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


“老仗为何这般看我呀?”殷复声回头问道。


老头儿讪笑道:“也不知道为啥,我就是看着先生有几分面善,好像在哪见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