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抗战之红色军神 > 219章 超级地雷战4
字体:      护眼 关灯

219章 超级地雷战4

  抗战之红色军神

219章超级地雷战4


日军第32师团,师团长是苫米地四楼少将,此人原为108师团104旅团的少将旅团长,因日军突然扩编,苫米地四楼不但升任为第32师团的旅团长,军衔一下子还提到了中将。


此前的平津会战中,108师团被编在西尾寿造的第2军,向山东方向进攻,没有与武爱华的国防军对阵,否则,这个叫苫米地四楼的家伙还在不在都说不清楚了。像铃木重康、中岛今朝吾等人,历史上那么大的名气,都被国防军给击毙了,一个苫米地四楼又算得了什么呢。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上海就没捞到多少战功的苫米地四楼千辛万苦才从第11军军长谷寿夫中将手上抢到“开路先锋”的位置,自然会加以好好利用。


在行军速度上,苫地米四楼要求全师团每个作战单位平均时速必须保证在5-6公里之间,前锋侦察部队保持在6-7公里之间,每天至少必须前进40公里。如遇支那军抵抗,则留下作战部队,其他作战单位绕道行使。


在行军间隔上,要求联队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20公里,而联队与大队之间不能超过10公里。这样,一旦遇到支那军抵抗或遭到伏击,大队级日军可以在1个小时内获得增援,而联队级日军可以在2-3个小时内获得增援。


如果从高空鸟瞰,日军第32师团就像一只巨大的蠕虫,在大地上缓缓向南京方向蠕动而去。


作为“开路先锋”,32师团展开的扇面并不宽,只有三公里左右,至于更宽广的中国土地,自然有其他师团协助跟进,这样,正好保证了32师团的行军密度。


苫米地四楼的努力,渐渐地拉开了32师团与紧跟其后的115师团和12师团的距离。


下午2点左右,铃木大队的前锋侦察小队抵达周泾巷外的那片密林。


“兵崎少尉,你看这片树木,支那人会不会有埋伏?”一位日军军曹站在密林边上,小心地问着自己的小队长。


这片密林并没在铁路上,而是在铁路的左手边,但是,作为侦察兵,不可能放弃这么大一片林子不理,万一里面藏有伏兵,后续部队岂不是要受到较大损失?


“稍等一下,等秋野小队上来,我们一左一右包抄搜索。”兵崎想了想,这样最为稳妥。这片密林,如果藏有支那兵,至少可以藏一个团,自己一个小队进去,极有可能讨不了好,但两个小队包抄搜索,如果真有埋伏,兵崎就可与秋野互为依靠,一面反击一面等待救援。


秋野小队只在他们身后一百多米,所以,很快两支小队就会合到一起,各留下两名联络兵后,两个小队近140名士兵端着三八大盖埋头走入了密林。


在周泾巷某一隐蔽观察点,看到两个日军小队进入密林搜索,大队长朱先终于满意地说了一句:“这还差不多!”


“朱大,鬼子上钩了?”身边的通讯员裘奕默出声问道。


“只有两个小队。”朱先语气中似乎还是有点不满意。


“两个小队,140个鬼子,这下子,陈革武他们爽死了!”裘奕默有些羡慕地说道。


“爽死了?你小子等会如果不击毙5名以上鬼子,老子把你赶到装备大队去!”朱先恶狠狠地威胁道。


“朱大,你怎么是这样的人呢?”裘奕默有些“委屈”地说道。


“呵呵,你拿着看吧。我下去抽一口烟,有事叫我。”临战关键时刻,朱先要先过一过烟瘾。


“谢谢朱大。”裘奕默接过望远镜,认真地观察起来。


闪电部队,虽然装备很好,但望远镜也没做到一人一个。事实上,一人配一个根本没有必要。一般而言,每个小队一只就足够了,或执行独立任务的小组也可以申请望远镜。


裘奕默口中的陈革武是第四大队第三中队第一小队队长,是朱先钦点的密林伏击战的负责人。


这片密林,因为沟壑、水凼及树木的分割,日军无论出动几个小队进去搜索,最终都得走到一条路上去,当然,两个小队140名左右的日军对于陈革武来说,是恰当好处的敌我对比力量。日军少了,打起来不过瘾;日军多了,又有可能被日军粘住甚至被对方反咬一口。这也是朱先说的“这还差不多”的原因。


处于密林边缘的士兵及时发出信号,报告日军的规模及动态。


江湖有言“逢林莫入”,日军遇到这种很突兀的密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炮给轰一阵,但铃木大队只有一个加强炮小队(4门70mm步兵炮),在没见到敌人之前,怎可乱轰?


陈革武见日军两个中队一左一右,以相距不过百米的距离钻入密林,他立即向埋伏的士兵发出手语:机枪火力点向后移动至二号备用阵地,冲锋枪手撤向两侧,让日军进来,然后尾随日军,对之实行包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