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穿越1879 > 第140章 五国联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0章 五国联军

  穿越1879

追书吧vip zhuishu8,最快更新穿越1879最新章节!


李经述当选总统后,就亲自抓军事改革。北洋的jūn_duì,在武器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军装备了先进的坦克。坦克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有“陆战之王”之称,1897年,更是王中之王。机枪、一般的火炮都奈何不了坦克。中国制造坦克,是在极机密的况下进行的。当时参与建造的工人都误以为自己是在建造军舰装淡水的大水柜,李经述准备在对日战争中次使用坦克,对外就宣称是它们是盛载食水和食物的容器。而且先进的潜艇也使得北洋水师的实力大为提升。另外,李经述在全军推广了新的军事思想,对旧的淮军和新军脱胎换骨改造,中国的jūn_rén,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入夏后的天津,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湿热的气息,在中国士官学校,也就是原来的北洋军官学校,可以容纳万人的大操场,整齐站着九千余名即将毕业的陆军和海军军官,从主席台上看去,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主席台的背景,悬挂曾国藩和李经述的巨幅肖像画,每一个军营的公开场所都挂着他们两人的“领袖”肖像。


军营里挂曾国藩的肖像,而没有悬挂李鸿章的,是因为李经述的治军思想,主要借鉴了曾国藩的治兵之道。


李经述知道,jūn_duì的思想工作极端重要。在现代jūn_duì中,很难想象一支没有信仰的jūn_duì能打胜仗。在封建时代,jūn_duì忠君是第一位的。共和国取消了帝制之后,jūn_duì的思想工作就很难做了。如何使得jūn_duì保持忠诚,是共和和民主之后的一大难题,历史上,吴佩孚就刻意修复在风云变幻之际趋于崩塌的伦理道德体系,固执地坚持以礼教为治国与治军之本,而冯玉祥则笃行基督教,也正是这个道理。


旧时代的官兵大多是目不识丁的,李经述除了扩大北洋军官学校的招生规模,还在jūn_duì中开办夜校,教他们识字。此时,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到小学阶段,农村很多地方都开了夜校,文盲越来越少,加之中国人本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全国高等的学堂发展到一千多少所,城市里的青年学生达到五十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阶级,很多学生也主动参军。而且李经述认为李鸿章的淮军并没有继承老曾的治军之“精神”,这是一大失误,所以他重新补上,在全军推广,而且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和《曾文正公全集》几乎人手一册。另外,李经述的治军思想还借鉴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学说,还效仿西点军校,强调jūn_duì的纪律和荣誉,这套理论被整合为中国特色的治军思想。


李经述还经常去中国士官学校讲课。那天,朝气蓬勃的年轻军官,一个个穿着笔挺的军装,在夏天的骄阳下昂首挺胸,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也纹丝不动,他们正聚精会神听着校长段祺瑞站在主席台上致辞。


段祺瑞道:“今天,我和各位学员,很荣幸邀请大总统来为我们训话,大家热烈鼓掌!”


台下的毕业生哗哗鼓着掌。李经述、徐世昌、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人都在主席台上就坐。段祺瑞的话音刚落,李经述一身戎装,面带微笑,信步走上主席台,抬手示意大家停下掌声,开始讲话:“谢谢诸位。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每年中国士官学校学生的毕业典礼,不管有多忙,我都会安排好时间亲自参加,我为你们每一个人今天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我没有其他的话要讲。还是重复以前开学典礼给你们讲过的话,人生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而你们,即将奔赴新的战场,希望你们温故而知新,牢牢记住,为国效力!”


李经述接着说:“曾文正公曾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这一段话是很紧要的,大家要知道:以前中国为什么会乱起来?为什么会有太平长毛和匪徒?根本原因,就是国人缺乏忠诚,只讲虚伪变诈,只相信枪炮而不相信正义。我们学校的军官,要‘以忠诚为天下倡’,如果能够忠诚自勉,将虚伪的恶习克除,做实在的事情,外国人怕死,我们不怕死,外国人畏艰险而我们反过来勇于负责,刻苦耐劳。则中国的jūn_duì,就战无不胜!”


台下的学生又热烈鼓起掌来,在中国士官学校总务长荫昌的示意下,挥舞着拳头,齐声喊道:“中国的jūn_duì威武!大总统万岁!”


讲完忠诚,李经述继续讲怎么“带兵”:“天下强兵之道在将,上将之道,以志为帅,以浩气举事,严明果断!你们将来都将是中国优秀的军官,曾文正公生平躬艰,平定长毛历时九年,都是以‘打脱牙齿和血吞’的坚忍沉毅的精神处之,从不责备别人和环境,这是曾氏的伟大,也是他成功的要诀,我们应当效法,尤其是带兵的人,平时一定要和部下同甘苦,战时一定要和部下共生死,绝对不好自己有苟活之心,而责人同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