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恶汉 > 第三五一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五一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儿

  恶汉

追书吧vip zhuishu8,最快更新恶汉最新章节!


第三五一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儿


鲁肃鲁子敬!


徐州临淮东城人,年二十五,曾师从六经博士郑玄,为人方正,善于言谈。


此人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家境富庶,颇有钱粮,在徐扬两地,很有名气。陶谦曾数次想要请他,却被婉言拒绝。去年时,刘备强取徐州,鲁肃因不满此人的名声,所以举家迁至长社。


曹操知道,郭嘉是个心气儿很高的人。


整个许昌的谋臣之中,能被他看上眼儿的也就是那么一两个人,其他皆是差强人意。


倒也不是说郭嘉的本领能有多么多么的厉害。


他的长处在于谋划,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但是并不适合作为一个主帅存在。


如果用后世的话,郭嘉是个参谋,而且是个极为老辣的参谋。


这鲁肃能被郭嘉如此赞誉,想必是不会差了。


曹操当下问道:“奉孝,我当如何辟他出山呢?”


所谓的辟,就是征辟的意思。这也是在当时,选拔谋臣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手段。


郭嘉却摇头道:“凡有才能者,多性情古怪。鲁肃此人,嘉观察良久,寡于玩饰,不喜俗物。而且性情高远,当不易辟之……然此人极重情义,主公唯有亲自登门,与之结交后,当开诚布公,令其感动肺腑,再合以喜好,必可请之出山。”


曹操不禁一蹙眉。


这鲁肃,真的值得自己花这么大的功夫吗?


要知道他自起家以来,只亲自请过两个人,一是已经故去的戏志才,还有就是郭嘉。


而且听郭嘉的意思,想要请鲁肃出山,所有花费的心思,恐怕更多吧。


郭嘉没有再开口劝说,只是微笑看着曹操,轻轻的摇曳着手中的折扇,等待回答。


“这鲁肃,喜何物?”


“此人酷爱读书,即便是骑在马上,也是手不释卷。主公不是刚备注了那《孙武十三篇》,何不以此为诱饵,请他观之。”


曹操的确是备注了一部《孙武十三篇》,而且在原有的孙武十三篇基础上,还做了许多发展。这部书,在后世被称作《孟德新书》,是曹操极为得意的一部作。


想了想,曹操说:“我正欲请人评价,奉孝所言,却是一举两得。”


这话语间的意思,也就是认可了郭嘉所说,决定好生谋划一番后,再请鲁肃出山。


……


曹操如何请鲁肃出山,暂且放到一旁。


却说西域汉安城中,蔡邕端坐于自家的花园里,看着满园盎然的春色,饮一觞酒,抚一下琴。琴音悠扬,犹如天籁般回荡在苍穹之中,一派自得其乐的样子。


在他身旁,端坐一四旬宫装美妇人。


云鬓高耸,凤头钗,一颗夜明珠镶嵌钗头上,圆润的光泽映衬粉靥,平添妩媚。


“伯喈,你为何不愿随昭姬他们一同前往长安呢?”


美妇人,正是西汉王刘辨的母亲,何太后。自汉灵帝刘宏死后,何太后寡居宫中,历经了许多的磨难。不过,那许多磨难却未曾令她容颜憔悴,却变得更加端庄秀丽。


别看何太后出身屠家,但本身的素养并不差,甚至比许多徒有虚名的名士更家的出众。也难怪,能由一个屠家女,进入汉家宫廷,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可不仅仅是靠着她的脸蛋儿和身段儿。这里面所要求的东西,端的是一言无法道尽。


自到了西域之后,太后倒是很惬意这西域的生活。


虽然朔风猛烈,却没有那当年宫廷中的你争我夺,还有整日介的去提心吊胆。


论辈分,蔡邕是刘宏的老师。


但这并不能妨碍太后对蔡邕的好感。


老儿在到了西域之后,生活也过的极为滋润。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女婿又很能干,唯一有所缺憾的,就是这西域之中,能和他谈天说地的人,着实是太少了。


太后就是一个极好的听众。


论学问的话,何太后和蔡邕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可是太后久在深宫,那察言观色,体贴说话的本领,岂能是普通人所能比拟?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到蔡邕的心坎上。别看蔡邕年纪大,好歹当年也是个美男子,如今依旧是面色红润,别有风度。


这二人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意……


反正那层纸只要不捅破,别人就说不得什么。


西汉王马上就要摆驾往长安去了,蔡琰等人也都将随同刘辨,一同前往长安。


但是蔡邕却不想回去了!


听太后询问,他低声道:“回去作甚?我在这里过的何等逍遥,何必回去受那些人的白眼儿。卢老儿走了,元卓也病了……昔日的老友,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不是敌人,就是形同陌路,回去又有什么意思?呵呵,反而不如留在这里快活。”


“那哀家……”


太后是想说:那哀家怎么办?


可这话却显得有些太暧昧,到了嘴边就变成了,“那哀家的王儿,谁来指点呢?”


“不是有兴祖在吗?”


蔡邕喝了一口葡萄酒,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太后可是担心西平会对汉王不利?”


何太后还真的是有这么一点想法。


这年头,满天下的枭雄倍出。董俷如今虽然没什么,可是万一将来……


有蔡邕在,至少可以让董俷有些约束。卢植走了,蔡邕又不在,谁能压制董俷?


蔡邕叹了口气,“太后,西平的性子,老臣还是了解的。他重情义,也知道轻重……只是西汉王近来一段时间,似乎和那些僧人走的很近,只怕将来会有麻烦。”


蔡邕所说的僧人,是指那些龟兹,还有来自贵霜国的僧人。


其实,佛法早在明帝时期就已经传入了中原。甚至在更早以前的周朝,佛教就通过非正式的渠道,陆陆续续的进入了中原,只是当时佛教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明帝时,有天竺僧人竺法兰和摄摩腾在雒阳翻译了《四十二章经》。


汉室并专门为佛教设立了鸿胪寺,也就是在后世名扬天下的雒阳白马寺。


虽然说不上是非常的流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开始了推广。


蔡邕自认为了解董俷!


而且他也听女儿说过,董俷对那些宗教的看法。


不可否认,那佛教的经典颇能蛊惑人心。虽是劝人为善,可终归有些飘渺虚无。


他可是知道,当年龟兹的僧人,靠着那些信徒的供奉,敛了不少的钱粮。


而这一点,恰恰是董俷最为反感的一点。他讨厌不劳而获的人,讨厌那种把希望放在来世的空虚。如果将来董俷和刘辨有冲突,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在这上面。


太后闻听,也是一蹙眉。


她并没有觉察到那佛教有什么不好,相反劝人为善,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伯喈,这件事真的很严重吗?”


蔡邕苦笑一声,“这个嘛,说严重也许会严重,说不严重……呵呵,我说不好。但是我相信,西平会有分寸。太后不用为此而担心,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


是啊,为儿子操了一辈子的心!


何太后也觉得很疲惫……


“明日你们启程后,我将西行康居。听说子瑜他们在那边做的很不错,快要打到康居王都了……呵呵,西平说过,过了康居是安息,再往西行,还有辽阔天地。我想去看看,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在中原待了一辈子,老了才知道,天地竟是如此的宽广。趁着自己还能走的动,我要走遍天下,方不负我这一生啊!”


“你,要离开西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