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吧
追书吧 > 恶汉 > 第二五零章 汉安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五零章 汉安军

  恶汉

追书吧vip zhuishu8,最快更新恶汉最新章节!


第二五零章 汉安军


其实,郭嘉很早以前,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郭嘉是什么出身?你可以说他是寒门子弟,但更准确的说法,他始终是一个士。


出生于颍川,骨子里就浸yín着士的思想。


这是一个心向世族的寒门士子,这样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向董俷投靠。


仔细想想,当年郭嘉开出了三个条件,与其说是条件,还不如说是一种推脱之言。


董俷记不清楚,演义中的郭嘉是如何投靠了曹操。


但如今的曹操却是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郭嘉为何投靠于他?说穿了,荥阳大捷,想必让郭嘉看出了一丝端倪,一丝董俷可以独挡一面的端倪,故而才匆匆投奔。


当然,这里面也许有曹操个人的魅力,董俷也不会忽视这一点。


虽然说还不能确定郭嘉真的就已经投靠了曹操,但董俷已经觉察到了郭嘉在其中的影子。


一边命令唐周马嵩设法打探结果,心里面格外也格外的压抑。


把心里的烦恼,告诉了蔡琰。不想蔡琰听了之后,却忍不住笑了起来:“西平,我还以为你为何而烦恼……小师兄确有才华,但是人各有志,他出生于颍川,就注定了他骨子里的士人气概。他不投你,你又何必不开心,这满天下,也并非只他一人。”


话是这么说,可心里就是觉得不舒服。


当然,也只能不舒服一小会儿,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待着董俷去解决。


随着任命下达,车骑将军董俷必须要开始筹谋他汉安军的组建计划,可是忙的很。


按照当初贾诩的建议,汉安军将屯兵三地,却分别隶属两州之地。


北地和安定,属于凉州所辖,石城郡却是雍州之地。董俷决定,将都护府建在安定临泾,总督三地兵马,同时对武威形成压迫,可以让马腾的势力难以得到发展。


三地兵马确定之后,紧接下来就是主将的任命。


镇西将军总督雍凉军事,治所可以随汉安都护府而定,董俷可以自领一军,担任主将。可是北地、石城二地的主将,又该由谁来担任?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成皋方面,吕布已经将联军俘虏送至雒阳,不日会抵达雒阳。


对于吕布的封赏,董卓早已经有了定论。卫将军,温侯,足以配得上吕布的功劳。


这卫将军在汉代官制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有开府权利。


也就是说,吕布此次回来,不日也将得到重用。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平衡,同时也对董俷的部曲,造成了一种压力。所有人,必须围绕在董俷身边,否则难以出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卓的决定更加强了董俷内部的团结。


这也是董卓希望看到的局面。


吕布麾下,有张辽、高顺、李通三人,是领兵的奇才。而董俷这边,虽有庞德、张郃,可明显还有些稚嫩。班咫可用,然则其心难测,不可大用;麴义可用,却是个很容易忘乎所以的人,董俷可以令他随军效力,但是却不能够让他独挡一方。


这两地主将,必须有勇有谋。


不禁在武力上能够予以震慑军中,同时还要有细腻的心思,稳重的性格,深知兵法。


这样的人物,可不好找。


掰着指头算了一算,也仅有陈到一人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则张掖是董俷的根基,必须要有陈到来镇守。两地主将,谁可以担当?又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才呢?


董卓这一次把摊子扔给了董俷,明显是要考验董俷的能力。


所以,董俷也很难得到董卓一系人马的支持。


就在董俷为这主将人选感到头疼的时候,忽有门官前来禀报:“安门校尉徐晃求见!”


徐晃?


董俷呼的站了起来,看着典韦、沙摩柯笑道:“我怎么把他忘记了呢?”


忙命人大开仪门,董俷亲自带人迎接徐晃。董俷如今可是车骑将军,自然不能总住在大宅门里。所以,他就在迎春门大街的拐角处买下了一幢宅院,作为他的府邸。


距离太师府大概有二十引的距离,也就是五百米左右,近的很。


宅院面积也很大,足够四五百人居住。蔡邕也搬了过来,连带着刘洪,也一起住在这里。理由很简单,文姬大了,应该好生的求学。而且小董冀也应该好好培养。


其实说穿了,蔡邕、刘洪的年纪也都大了,一个人住,实在冷清寂寞。


董俷率人迎出仪门,让前来拜访的徐晃和孙乾,都受宠若惊。


特别是徐晃,自从孟津一战之后,他回到了雒阳,一直没有得到新的委任。董卓事情多,加之身体也不好,没有时间接见徐晃。而李儒,每天都是忙的焦头烂额。


一开始,徐晃还很不高兴。


镇守孟津,这么大的功劳,为何受此冷遇?


直到董俷的任命下来,孙乾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将军,只怕太师此举,是有意为之。”


徐晃不禁奇怪,“为什么?太师为何要冷落我呢?”


孙乾笑道:“将军难道看不出来吗?吴忠侯开府,等于今后将独挡一面,正需要将军这样的人投效。太师此举,只怕是希望将军能为吴忠侯效力……何不拜访董车骑?”


徐晃恍然大悟,抱着试探的心思,前来拜见董俷。


说实话,他对董俷还是很有好感的……想当年他在梁山击杀去卑,董俷在雒阳赞他是五子良将。徐晃听说过董俷那‘五子良将’的解释,非但不生气,反而开心。


古人的思想,是开枝散叶,子嗣众多。


甚至有一段时间徐晃还在私下里埋怨说:为何董西平不赞我为十八子良将呢?


哈,那样岂不是说,他能有更多的子嗣?


不过徐晃至今还没有成亲,这‘五子’之说,怕不晓得何时才能实现呢。


董俷走出大门,不等徐晃行礼,大笑着过去一把抱住了徐晃,“公明大哥,为何现在才来探望我?莫非是不把我当作兄弟?当初宛县血战,我们可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啊。”


闻听这话,徐晃羞愧不已。


人家把自己当作兄弟,而他前来,却是为了功名。


孙乾在旁边打量董俷,对于董俷的事情,他可是听了不少,可这却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虎狼之将。


该怎么形容呢?


第一个印象是避之不及。董俷长得难看,虽然没有蓄须,却流露着一种雄狮般的震慑力。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董俷虽然丑,却另有一种威严。那豪爽而不做作,不怒自威的形容,给孙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之前的选择并没有错误。


一番寒暄之后,徐晃又为董俷介绍了孙乾。


听到孙乾的名字时,董俷不由得一怔,上上下下的打量对方。


这个演义中,刘备早期班底中的谋士,董俷还是有印象。是个忠贞之人,哪怕是刘备多么的落魄,孙乾始终没有背弃。只是演义的后期,孙乾似乎就很少再出场。


是能力不足,还是别的原因?


董俷不知道,也懒得知道。正愁着没人可用,这一下子就来了一文一武,确实不错。


故而,董俷对孙乾的态度,也格外的温和。


这让孙乾对董俷的感官,在不知不觉中,又高了一筹。


直接带到了书房,请徐晃和孙乾坐下。


徐晃有点急不可待,把来意说明。他说:“小将冒然登门,愿投效将军,还请收留。”


董俷闻听,正中下怀。


他沉吟了一下,“公明莫要说这种客气话……你我曾并肩作战,我也不愿说些虚透巴脑的假话来应付。我确实需要人手帮忙,公明前来,与我如久旱逢甘露一般。”


若是董俷说那些假里假气的客套话,徐晃反而会不高兴。


同为武人,都是直爽之辈,大家有话直说,若是客套了,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


孙乾暗自点头:这吴忠侯,倒是个直爽的人。


董俷说:“不瞒公明,我奉命组建汉安军,但手中只有十数万关东联军俘虏可以调配。秋日,我要对朔方用兵,如今正是千头万绪,难以梳理的关头。公明之才能,我心深知。所以,客气话我不说,还请公明代我,令石城郡主将一职,可否?”


徐晃原本想着,能在董俷帐下效力,就已经不错了。


可哪知道,董俷竟然会给他一军之主将的职位?这可真的是出乎徐晃的意料之外,就连孙乾,也不禁感到晕乎乎。


虽说徐晃早先在梁山也独领一军,可说实在的,受到的牵制很多。


石城郡主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军主帅。而且出自汉安军下,只听从董俷一人。


“吴忠侯……”孙乾想说些什么。


但是董俷却将他拦住,“公明的本领,我很清楚。为一军主帅,毫不为过。请公明勿要推辞,我会调拨三万联军俘虏给你,一应物资任你开列出来。我不会插手你的军务,唯一的要求就是,在秋时到来,你必须给我训练出一支八千人的精兵。”


“啊?”


董俷笑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石城于雍凉交界,北面朔方,西临武威,正是汉、羌、氐混杂之地,情况颇为复杂。公明除了训练八千精兵之外,还要着手两件事。一,压制武威马腾,断绝他与金城张邈的联系;二,平息羌、氐之争纷。”


徐晃很激动,起身道:“主公如此厚待徐晃,我必为主公效死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uishu8.com 追书吧。手机版:https://m.zhuishu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